气医养生 首页 > 二级栏目 > 气医养生

气医对免疫学预防与治疗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6/28 9:54:48  

气医对免疫学预防与治疗

 

在机体免疫反应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表现不足或亢进,都能导致机体发生疾病。例如,免疫功能不足易引起感染性疾病或肿瘤;免疫功能亢进者常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等。现代医学中免疫学预防和治疗即根据免疫功能的不足或亢进,分别采取增强免疫功能或抑制免疫功能的措施。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气医等)在免疫防治方面的方法和手段着重于调节免疫功能。下面我们分别简介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中在免疫防治方面的有关理论与方法。

一、现代医学免疫防治。

现代医学免疫预防的目标是消灭和控制传染病。其措施之一是通过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即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瘤苗、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免疫制剂以及诊断血清,统称为生物制品;现将常用的人工免疫(预防接种)与生物制品列表如下: 

常用预防接种及接种对象一览表生物制品名称接种对象卡介苗初种:新生儿复种:1、4、7、10、14岁痘苗初种:1足岁以上复种:每隔6年普种1次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小儿麻痹症糖丸)初种:1足月开始复种:0~2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8足月以上易感儿童复种:另定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初种:5足月以上婴儿复种:3足岁儿童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或单项制品7——12岁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1~14足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吸附菌苗1~6足岁儿童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7~55岁霍乱菌苗1~55岁伤寒、付伤寒甲乙三联菌苗2~55岁重点对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由于某些传染病已不复存在或者发病率极低。故在权衡部分预防制剂的副反应等问题后,已废除预防天花的种痘常规。而某些新的预防接种又逐渐开展起来,如腮腺炎疫苗和风疹疫苗等。

抑制免疫功能的措施主要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射线照射、外科切除脾脏或胸腺等。其中,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一些抗代谢药,与抑制免疫活性细胞有关。

二、传统医学免疫防治。

传统医学方法包括药物、针炙、推拿、精神调摄、气功诸方面,其在免疫预防和治疗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医学免疫防治的特点是对免疫功能有着双向调节作用,兹分别介绍如下:

(一)、药物。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药物总是防病治病的一大手段。中药的应用,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如“扶正固本”是中医用以增强机体抗病力的一大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总结出许多扶正固本的药物,它们都有增加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和激活免疫细胞等作用。如人参、黄芪、党参、灵芝、枸杞、刺五加、茯苓等。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五脏中以肺、脾、肾三脏与免疫的关系最为密切,现代医学亦证明调理肺、脾、肾的药物能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兹简述如下:

1、肺: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包括皮肤、粘膜等。肺主皮毛,是人体的卫表,是第一道免疫防线。实验还证明,滋肺补肾的冬虫夏草及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有可能代替治癌新药干扰素。

2、脾:脾脏除本身是—个大的淋巴器官外,中医学认为,脾统血、与人体的体液免疫有关,还与免疫分子、植物神经等都有联系,健脾益气的中药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等是扶正固本、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本药物。

3、肾:肾与免疫功能的联系主要与“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中医学认为,肾气为人生之根,是生命的源动力,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之主宰,肾气不足,正气必虚,免疫功能就会低下。大量实验和长期的中医引临床皆证明,补肾药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使带瘤动物生存期延长,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因此,中医临床,扶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的措施—般是从补肺、脾、肾入手的,对免疫失调的疾病的治疗,也是从调理肺、脾、肾来实现的。

另外,除扶正固本药物外,凡是能够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药物,对免疫功能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清热解毒药,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还能激活吞噬细胞系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此外,中药中还有许多抗过敏的药物和验方,对过敏性疾病具有显著性疗效。中药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较之西药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来说,无副作用,安全可靠是其特点,现将常用的几种具有调节免疫作用的药物归纳如下:

①、有提高巨噬细胞功能作用的中药:人参、黄芪、白术、准山药、淫羊霍、银耳、黄芩、黄连、青黛、鱼腥草、金银花、桑菊饮、大蒜、猪苓、洋金花、茯苓、蛇舌草、芸芝等。

②、有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作用的中药:人参、黄芪、灵芝、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银耳、鳖甲、玄参、天冬、麦冬、北沙参、女贞子、山萸肉、黄精、当归、阿胶、首乌、桑椹、鸡血屯、洋金花、苡仁米、茯苓等。

③、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中药:人参、黄芪、枣仁、磨菇、香菇、淫羊霍、鹿茸、菟丝子、银耳、女贞子、黄精、枸杞、白芍、五味子、桑椹子、桑寄生等。

④、有抑制细菌或病毒作用的药物:黄芪、灵芝、黄芩、黄连、丹皮、秦艽、苍耳子、丹参、桂枝、柴胡、陈皮、牡丹皮、白芷、防已、泽泻、细辛。

⑤、有诱导干扰素作用的药物:黄芪、香菇等。

⑥、有抗过敏、抗介质释放、抗组织胺、抗乙酸胆碱等作用的药物:甘草、准山药、黄芩、黄连.、山豆根、龙胆草、丹皮、秦艽、苍耳子、洋金—花、丹参、桂枝、柴胡、陈皮、牡丹皮、白芷、防己、泽泻、细辛、麻黄、牛夕、枳实、枳壳、砂仁、荆芥、葛根、猪苓、桔梗等。

(二)精神调摄:

现代医学不断发现,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的免疫力有关。苏联科学家在50年代已观察到给人以积极的情绪影响,竟能使病人的白血球大量增加,而给人以消极的情绪影响,则可使白血球大量减少。1893年欧洲有人整理了250例癌症患者的生前情况,发现有150例病人在患病前均有过严重的精神刺激史。我国医务人员的研究和观察也提示:子宫颈癌的患者往往与精神过份紧张、内分泌失调有关。这是因为,绝望、内疚、困惑或极度的悲痛和抑郁情绪,能刺激大脑海马体、海马体又刺激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分泌大量激素,这种激素过多的分泌,就会干扰免疫功能。

《内经、上古天真论》说:“恬谈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便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静安逸的生活方式,心情要淡泊宁静,排除杂念妄想,使体内的精气顺从调和,发挥正常的抗病能力。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灵抠·本脏》篇也说:“意志和则精神专直,皮肤润柔、腠理(指人体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致密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炎。”这些都是古人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疾病的防治重视精神调摄的总结。现代医学实践也越来越多的表明精神调摄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国癌症协会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在癌症病例到自然消失的人中(资料表明有10%的癌症可自然消退),大多是性格开朗、喜欢运动的人。研究表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是癌症自然消退的主要原因。而不良的情绪则加重病情的恶化。因此,作为医生,应鼓励病人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生活,调动人体内潜在的抗病能力,这就是通过精神调摄来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方法。

(三)气功、针炙、推拿。

气医锻炼本身就是一种免疫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有关内容我们已在前面作过论述。针炙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如针炙可以预防感冒、预防疟疾和哮喘的复发。针炙能治疗病毒引起的感冒、腮腺炎、黄疸或无黄胆型肝炎等疾病;能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如痢疾、肠炎、破伤风等;又能治疗疟原虫引起的疟疾;还能治疗各种急、慢性炎症,如急性阑尾炎、胃炎、结膜炎、中耳炎、乳腺炎等,此外,针炙对炎症不渗出,充血及增生和退热等作用。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病力实现的。推拿与针炙一样,对机体有调整作用。通过局部的活血化瘀等作用调理人体的免疫功能。无论是针炙还是推拿,都可以通过穴位的治疗对免疫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即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免疫机能亢进、出现一系列变态反应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常用的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的穴位如: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或低头时最明显的骨性标志(有时第一胸椎亦较明显、判断标准:转头时能动者是颈椎,不能动者是胸椎)。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或命门旁开1.5寸。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中脘:脐上4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

膻中:两乳连线中点。

由此可见,气医功法对膻中、中皖,等穴位的“反馈”锻炼,除对局部疾病的治疗作用外,还有直接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华气医学官网:www.kjqgw.cn  www.kjqgw.com  宣传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什么是养生  下一条:免疫学诊断